拍摄地点:青田
拍摄时间:
作品标题: 山里的欧洲城
作品介绍: 时鹏 图/文
浙江东南部,瓯江中下游,紧邻温州,有个小县城叫青田。
山峰连绵,峡谷深切,这座山间的小城,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,50万人口,25万华侨,几乎家家涉侨,是有名的侨乡。
这个1997年才脱贫的县,如今被人唤作“小香港”、“小欧洲”,当地人不光生活方式欧化,经济水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。
咖啡、欧元、高房价
一条瓯江贯穿整个县城流向温州。站在江边放眼望去,青田县城高楼大厦密布,入夜后万家灯火,霓虹闪烁,交相辉映。
临江路是酒吧一条街。咖啡馆、酒吧、美食聚集于此,2公里不到的路段,开了一百多家店。最早在青田开设咖啡吧的“瓯洲之星”老板李焕军说:“以前,咖啡吧开得少,消费比较高,来咖啡吧的大多是华侨。后来喝咖啡的习惯逐渐在青田本地居民中形成,普通市民渐渐成为了这里消费的主流。
15元一杯浓咖,是李老板口中的“大众消费”。旅居世界各国的华侨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、咖啡机、咖啡壶带到青田,“纯正的欧洲咖啡”成了青田的一张名片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侨回乡投资,青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青田县城的新大街,全长不足300米,却被人们称作“侨乡的华尔街”。因为全县8家金融机构,有5家就在此设点。
每天早晨8点钟,中国银行门口都会聚集一批人,他们手拿各国钱币,有车辆停下,他们就会围上去,询问是否需要进行外汇交易。
“外地来人若要知道当天的欧元走势,看看中国银行前的客流就行了。欧元汇率好的时候,中国银行柜台前来兑换人民币的队伍要排出十多米。”青田侨乡报的记者张永益打趣地说道。
站在侨发大厦26层楼顶,俯瞰整个县城,高楼林立,新老楼房交错;看向另一边,山体中怀抱着别墅群,被外人看来是“不中不洋”的奇怪建筑,而在当地人眼中却承载了青田人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。
20世纪初,青田华侨回到家乡买地建房,把在欧洲建筑样式引进,与中国乡土建筑风格相结合,成为青田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。
外人很难想象,这个山里的小县城,房价竟然直逼一线城市——青田房产均价超过了2万元/平米,县中心的一幢在建物业,居然达到4万元/平米的价格。无论外界怎么看待,青田已经不可阻挡地创造了中国楼市的一个神话。
在这个县城,宝马、奔驰、保时捷等豪车出现的密度与省会城市杭州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在县城的西餐馆,随时能看到当地人一边熟练地晃杯、品闻着来自欧洲的红酒,一边品尝吃着来自西班牙的“萨拉米”(一种西班牙火腿)。他们会讨论谁家的牛排做法比较地道,谁家的红酒来自欧洲的什么酒庄。
为何离乡
列宁曾经说过:“只有极端的贫困才迫使人们离开祖国。”青田人民何尝不是如此。
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很贴切地描述出青田自然条件的恶劣。以往有人称它是“浙江的‘西藏’”,说的是它的交通劣势,也道出了当地经济水平的低下。
据1935年英文版《中国年鉴》记载,在十七、十八世纪之交,少数中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经商,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,贩卖青田石为主。
1911辛亥革命爆发,有近200年移民史的青田,掀起青田华侨史上第一次出国高潮。据县侨情调查统计,民国时期仅旅居欧洲的青田人就达到了1.7万人,占整个中国华侨人数的1/3。
忍受“五苦” 盼望出头之日
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最繁华的步行街"王后街",有一座"雕栏玉砌"的盛唐风格的建筑,这是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清开办的“兴乐阁”中餐馆,这是“王后街”上唯一的中餐馆。
70岁的叶克清已经回乡定居。老人平常一件普通的白色汗衫,稍显凌乱的头发,出门乘坐人力三轮车。不知道他的人都会以为他是青田当地一名普通的农民。
1979年,还是乡村医生的叶克清毅然选择辞职,怀揣20美金漂洋过海来到瑞典,经过30多年的打拼,成立了叶氏家族企业,涉及餐饮、贸易、房产等领域。
回忆起初到瑞典的那段日子,叶老还记忆犹新:有一次老板要我去餐馆的地下室把一些物品搬上来,等把东西搬好后,几乎累得不会走路了,走楼梯的时候是用手把脚抬到台阶上,再用另一只手把另一只脚抬上去,这样一步一步地回到宿舍。
是什么让一名医生忍受如此艰辛,放着体面的职业不做,却在异国他乡干苦力?叶克清毫不回避的说,是利益,利益驱使人的潜能。当时在瑞典餐馆打工的叶克清一个月可以领到800克朗(当时约合人民币3、4百元),而在国内做乡村医生一个月只有30元。
1998年,看好国内市场的叶克清决定回国发展,把瑞典的生意交给两个儿子打理,先后为家乡建设捐款资助200余万元,定居青田。
青田的“培根”工程
县侨联做过一个统计,青田人在国外创业时间6-15年的居多(20岁左右出国,40岁左右回国),他们在异国他乡创业,将赚来的血汗钱带回国内,安居乐业。
青田的发展,离不开华侨。据统计,华侨每年捐赠青田公益事业资金约1000万元,累计捐款达3亿多元。近3年来,华侨投入城市化建设项目超过10亿元。
华侨在国外的事业越做越大,他们的后代几乎都落户在国外。青田新生代华侨有2万多人,其中很多人连家乡都没有回过。面对华侨新生代“乡音渐改、乡情渐淡、维系渐弱”的局面,近几年,由青田县委统战部牵头,联合县侨办、侨联,开展“培根工程”华文教育夏令营活动,通过读、写、看、做,体验家乡人文风俗,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。3年来,免费培训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近2643名华侨华人子女,帮助他们维系着中华的血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倪华初推荐评语:
2012年,一部反映浙江华侨创业的电视剧——《温州一家人》红遍大江南北。而在紧邻温州的青田县,类似的华侨故事却更多。
这些年,青田因为华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
霓虹闪烁的夜晚,人们在西式洋楼里,品尝着欧洲原装的咖啡和红酒,用刀叉优雅地切割牛排。
这一切,都发生中国大山深处的一个县城里。
社会风貌也是值得纪实摄影师们普遍关注的一个主题。
《青田:大山深处的欧洲城》便是这类故事。
作者通过从青田城市面貌入手,进而展现华侨西化的生活方式、县城逼近一线城市的高房价、日渐水涨船高的生活水平,以及出生在海外的华侨子女与祖国割裂的情感。由面到点,由表及里,有中西生活方式的冲突展现(比如一对老夫妇在别墅的厨房里用灶台烧饭的细节),生动细腻地勾画出一个立体得青田形象。
整组照片风格统一,叙述清晰,最可贵的是作者一直秉持着客观的立场在讲述这一切的故事。
天下摄影交流群:一群:35765943 二群:176326500 人像群:90556132
Copyright © 2009-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